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代理设计模式

目录

前言:

代理模式的原理 

动态代理的原理分析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业务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开发

 代理模式在 RPC、缓存中的应用

 代理模式在缓存中的应用

总结:

 代理模式的原理与实现

动态代理的原理与实现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前言:

     熟悉java语言的同学应该对动态代理、静态代理很了解,其实这两种代理其实是代理设计模式的一种具体的应用,那如为代理?代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场景又是什么勒?


代理模式的原理 

       代理模式,重要的在于代理二字,何为代理,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秘书、中介这类职业。当我们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流程不了解,或者我们根本无需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委托中介去帮我们完成某些事情,而我们自己只需要关注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代理模式具体应用的例子,我们在日常开发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业务代码的实现,还需要关注一些非功能设计的要掉。比如接口的访问时间、处理时长等。

      代理类 UserControllerProxy 和原始类 UserController 实现相同的接口 IUser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类只负责业务功能。代理类 UserControllerProxy 负责在业务代码执行前后附加其他逻辑代码,并通过委托的方式调用原始类来执行业务代码。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private MetricsCollector metricsCollector; // 依赖注入

  public UserVo login(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省略login逻辑...

    long en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ponseTime = endTimeStamp - startTimestamp;
    RequestInfo requestInfo = new RequestInfo("login", responseTime, startTimestamp);
    metricsCollector.recordRequest(requestInfo);

    //...返回UserVo数据...
  }

  public UserVo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省略register逻辑...

    long en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ponseTime = endTimeStamp - startTimestamp;
    RequestInfo requestInfo = new RequestInfo("register", responseTime, startTimestamp);
    metricsCollector.recordRequest(requestInfo);

    //...返回UserVo数据...
  }
}

      在上述代码中,代理类和原始类需要实现相同的接口。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比如它来自一个第三方的类库),我们也没办法直接修改原始类,给它重新定义一个接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实现代理模式呢?

     对于这种外部类的扩展,我们一般都是采用继承的方式。这里也不例外。我们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然后扩展附加功能。原理很简单,不需要过多解释,你直接看代码就能明白。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UserController {
  UserVo login(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UserVo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implements IUserController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Override
  public UserVo login(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省略login逻辑...
    //...返回UserVo数据...
  }

  @Override
  public UserVo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省略register逻辑...
    //...返回UserVo数据...
  }
}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Proxy implements IUserController {
  private MetricsCollector metricsCollector;
  private UserController userController;

  public UserControllerProxy(UserController userController) {
    this.userController = userController;
    this.metricsCollector = new MetricsCollector();
  }

  @Override
  public UserVo login(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委托
    UserVo userVo = userController.login(telephone, password);

    long en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ponseTime = endTimeStamp - startTimestamp;
    RequestInfo requestInfo = new RequestInfo("login", responseTime, startTimestamp);
    metricsCollector.recordRequest(requestInfo);

    return userVo;
  }

  @Override
  public UserVo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UserVo userVo = userController.register(telephone, password);

    long en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ponseTime = endTimeStamp - startTimestamp;
    RequestInfo requestInfo = new RequestInfo("register", responseTime, startTimestamp);
    metricsCollector.recordRequest(requestInfo);

    return userVo;
  }
}

//UserControllerProxy使用举例
//因为原始类和代理类实现相同的接口,是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将UserController类对象替换为UserControllerProxy类对象,不需要改动太多代码
IUserController userController = new UserControllerProxy(new UserController());

动态代理的原理分析

 

    其实上面就是静态代理使用的一个案例,在编译器就能确定某个类的代理类是哪个,具体的职责内容是什么。静态代理有如下两个问题:

  • 我们需要在代理类中,将原始类中的所有的方法,都重新实现一遍,并且为每个方法都附加相似的代码逻辑
  • 如果要添加的附加功能的类有不止一个,我们需要针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

      如果有 50 个要添加附加功能的原始类,那我们就要创建 50 个对应的代理类。这会导致项目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增加了代码维护成本。并且,每个代理类中的代码都有点像模板式的重复代码,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开发成本。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我们可以使用动态代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就是我们不事先为每个原始类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创建原始类对应的代理类,然后在系统中用代理类替换掉原始类。那如何实现动态代理呢?

public class MetricsCollectorProxy {
  private MetricsCollector metricsCollector;

  public MetricsCollectorProxy() {
    this.metricsCollector = new MetricsCollector();
  }

  public Object createProxy(Object proxiedObject) {
    Class<?>[] interfaces = proxiedObject.getClass().getInterfaces();
    DynamicProxyHandler handler = new DynamicProxyHandler(proxiedObject);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proxiedO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 interfaces, handler);
  }

  private class DynamicProxy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proxiedObject;

    public DynamicProxyHandler(Object proxiedObject) {
      this.proxiedObject = proxiedO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proxiedObject, args);
      long end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sponseTime = endTimeStamp - startTimestamp;
      String apiName = proxiedObject.getClass().getName() + ":" + method.getName();
      RequestInfo requestInfo = new RequestInfo(apiName, responseTime, startTimestamp);
      metricsCollector.recordRequest(requestInfo);
      return result;
    }
  }
}

//MetricsCollectorProxy使用举例
MetricsCollectorProxy proxy = new MetricsCollectorProxy();
IUserController userController = (IUserController) proxy.createProxy(new UserController());

      实际上,Spring AOP 底层的实现原理就是基于动态代理。用户配置好需要给哪些类创建代理,并定义好在执行原始类的业务代码前后执行哪些附加功能。Spring 为这些类创建动态代理对象,并在 JVM 中替代原始类对象。原本在代码中执行的原始类的方法,被换作执行代理类的方法,也就实现了给原始类添加附加功能的目的。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业务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开发

      代理模式最常用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在业务系统中开发一些非功能性需求比如:监控、统计、鉴权、限流、事务、幂等、日志。我们将这些附加功能与业务功能解耦,放到代理类中统一处理,让程序员只需要关注业务方面的开发。实际上,前面举的搜集接口请求信息的例子,就是这个应用场景的一个典型例子。

     熟悉 Java 语言和 Spring 开发框架,这部分工作都是可以在 Spring AOP 切面中完成的。前面我们也提到,Spring AOP 底层的实现原理就是基于动态代理。

 代理模式在 RPC、缓存中的应用

      实际上RPC 框架也可以看作一种代理模式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把它称作远程代理。通过远程代理,将网络通信、数据编解码等细节隐藏起来。客户端在使用 RPC 服务的时候,就像使用本地函数一样,无需了解跟服务器交互的细节。除此之外,RPC 服务的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业务逻辑,就像开发本地使用的函数一样,不需要关注跟客户端的交互细节。

 代理模式在缓存中的应用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接口请求的缓存功能,对于某些接口请求,如果入参相同,在设定的过期时间内,直接返回缓存结果,而不用重新进行逻辑处理。比如,针对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需求,我们可以开发两个接口,一个支持缓存,一个支持实时查询。对于需要实时数据的需求,我们让其调用实时查询接口,对于不需要实时数据的需求,我们让其调用支持缓存的接口。那如何来实现接口请求的缓存功能呢?

     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就是刚刚我们讲到的,给每个需要支持缓存的查询需求都开发两个不同的接口,一个支持缓存,一个支持实时查询。但是,这样做显然增加了开发成本,而且会让代码看起来非常臃肿(接口个数成倍增加),也不方便缓存接口的集中管理(增加、删除缓存接口)、集中配置(比如配置每个接口缓存过期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代理模式就能派上用场了,确切地说,应该是动态代理。如果是基于 Spring 框架来开发的话,那就可以在 AOP 切面中完成接口缓存的功能。在应用启动的时候,我们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需要支持缓存的接口,以及相应的缓存策略(比如过期时间)等。当请求到来的时候,我们在 AOP 切面中拦截请求,如果请求中带有支持缓存的字段(比如 http://…?..&cached=true),我们便从缓存(内存缓存或者 Redis 缓存等)中获取数据直接返回。

总结:

 代理模式的原理与实现

       在不改变原始类(或叫被代理类)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让代理类和原始类实现同样的接口。但是,如果原始类并没有定义接口,并且原始类代码并不是我们开发维护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代理类继承原始类的方法来实现代理模式。

动态代理的原理与实现

           静态代理需要针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并且每个代理类中的代码都有点像模板式的重复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开发成本。对于静态代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动态代理来解决。我们不事先为每个原始类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创建原始类对应的代理类,然后在系统中用代理类替换掉原始类。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常用在业务系统中开发一些非功能性需求,比如:监控、统计、鉴权、限流、事务、幂等、日志。我们将这些附加功能与业务功能解耦,放到代理类统一处理,让程序员只需要关注业务方面的开发。除此之外,代理模式还可以用在 RPC、缓存等应用场景中。

参考资料:

48 | 代理模式:代理在RPC、缓存、监控等场景中的应用-极客时间


http://www.kler.cn/a/1936.html

相关文章:

  • Oracle Database 21c Express Edition数据库 和 Sqlplus客户端安装配置
  • java开发入门学习五-流程控制
  • 【专题】2024年悦己生活消费洞察报告汇总PDF洞察(附原数据表)
  • 练14:DFS基础
  • MFC/C++学习系列之简单记录9——简单加法
  • ChatGPT之父:奥尔特曼
  • 数组模拟单链表
  • Spring 源码解析 - Bean创建过程 以及 解决循环依赖
  • RabbitMQ技术-初级
  • 【C++】类和对象(上)
  • 【C#】List数据去重
  • 性能优化之防抖与节流
  • go语言入门-一文带你掌握go语言函数
  • Mybatis实战
  • 【JS】常用js方法
  • 基于YOLOv5的舰船检测与识别系统(Python+清新界面+数据集)
  • 《高质量C/C++编程》读书笔记一
  • 黑马程序员——前端HTML5+CSS3(女神版)——day01——文本格式化标签、图片标签的title属性、音频标签、视频标签、超链接标签的target属性
  • HTTPS 加密协议
  • Mybatis(一):环境搭建
  • 在script标签写export会抛错
  • 详解结构体内存对齐
  • 学校教的Python,找工作没企业要,太崩溃了【大四真实求职经历】
  • 量子计算(10)量子算法2:Deutsch-Jozsa算法
  • centos yum安装英伟达显卡驱动
  • Intel I210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