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MapReduce的 原理 | 块和片 | Shuffle 过程 | Combiner
MapReduce的原理
简单版本:
AppMaster: 整个Job任务的核心协调工具
MapTask: 主要用于Map任务的执行
ReduceTask: 主要用于Reduce任务的执行
一个任务提交Job --> AppMaster(项目经理)--> 根据切片的数量统计出需要多少个MapTask任务 --> 向ResourceManager(Yarn平台的老大)索要资源 --> 执行Map任务,先读取一个分片的数据,传递给map方法。--> map 方法不断的溢写 --> reduce 方法 --> 将统计的结果存放在磁盘上。
分开讲解版:
MapTask执行阶段
1. maptask调用FileInputFormat的getRecordReader读取分片数据
2. 每行数据读取一次,返回一个(K,V)对,K是offset(偏移量),V是一行数据
3. 将k-v对交给MapTask处理
4. 每对k-v调用一次map(K,V,context)方法,然后context.write(k,v)
5. 写出的数据交给收集器OutputCollector.collector()处理
6. 将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区,并记录写入的起始偏移量,终止偏移量,环形缓冲区默认大小100M
7. 默认写到80%的时候要溢写到磁盘,溢写磁盘的过程中数据继续写入剩余20%
8. 溢写磁盘之前要先进行分区然后分区内进行排序
9. 默认的分区规则是hashpatitioner,即key的 hash%reduceNum
所有的mapreduce,其实都用到了分区,如果不写,使用的是默认的分区。
job.setNumReduceTask(3);
10. 默认的排序规则是key的字典顺序,使用的是快速排序
11. 溢写会形成多个文件,在maptask读取完一个分片数据后,先将环形缓冲区数据刷写到磁盘
12. 将数据多个溢写文件进行合并,分区内排序(外部排序===》归并排序)
关于9 的再次解释:
ReduceTask的执行流程:
1. 数据按照分区规则发送到reducetask
2. reducetask将来自多个maptask的数据进行合并,排序(外部排序===》归并排序)
3. 按照key相同分组
4. 一组数据调用一次reduce(k,iterable<v>values,context)
5. 处理后的数据交由reducetask
6. reducetask调用FileOutputFormat组件
7. FileOutputFormat组件中的write方法将数据写出。
总结
ReduceTask任务的数量是由谁决定的?
job.setNumReduceTasks(5);
是指定的,设置的几个就执行几个。
这个值不能瞎设置,要参考分区数量,加入有三个分区,ReduceTask任务就需要指定为3个。
关于片和块
假如我现在500M这样的数据,如何存储?
500M = 128M + 128M + 128M + 116M 分为四个块进行存储。
计算的时候,是按照片儿计算的,而不是块儿。
块是物理概念,一个块就是128M ,妥妥的,毋庸置疑。
片是逻辑概念,一个片大约等于一个块。
假如我现在需要计算一个300M的文件,这个时候启动多少个MapTask任务?答案是有多少个片儿,就启动多少个任务。
一个片儿约等于 一个块,但是最大可以 128M*1.1倍= 140.8
300M
128M 启动一个Map任务进行读取
172M 172M 和 128M * 1.1 =140.8M 进行比较,如果大于 ,继续进行切割
128M 启动一个任务Map任务
剩余44M 剩余的44M 和 128M*1.1倍比较,小于这个值,剩余的44M 就单独起一个Map任务
300m的数据,分给了3个MapTask任务进行处理。
如果是260M的数据,由多少个Map任务处理?
128M 第一个任务
132M 跟 128M * 1.1 进行比较,发现小于这个值,直接一个Map任务搞定,不在启动第三个任务了。
比如班里的同学一起搬砖,每人规定搬3块,假定砖还剩4块,到某个同学了,他就直接搬完即可,没必要让另一个同学因为一块砖,而专门跑一趟。
1、什么是片,什么是块?
块是物理概念,片是逻辑概念。一般片 = 块的,但是到最后一次的时候,有可能片> 块,但是绝对不能超过块的1.1倍。
2、mapreduce 启动多少个MapTask任务?
跟片有关系,有多少个片,就启动多少个map任务。跟块儿无关。
Shuffle 过程
MapReduce的Shuffle过程指的是MapTask的后半程,以及ReduceTask的前半程,共同组成的。
从MapTask中的map方法结束,到ReduceTask中的reduce方法开始,这个中间的部分就是Shuffle。是MapReduce的核心,心脏。
map端:
1、map中的context.write方法,对外写出的时候,其实是写入到了一个环形缓冲区内(内存形式的),这个环形缓冲区大小是100M,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如果里面的数据大于80M,就开始溢写(从内存中将数据写入到磁盘上)。溢写的文件存放地址可以设置。
2、在溢写过程中,环形缓冲区不会停止工作,是会利用剩余的20%继续存入环形缓冲区的。除非是环形缓冲区的内存满了,map任务就被阻塞了。
在溢写出来的文件中,是排过序的,排序规则:快速排序算法。在排序之前,会根据分区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区。是在内存中,先分区,在每一个分区中再排序,接着溢写到磁盘上的。
3、溢写出来的小文件需要合并为一个大文件,因为每一个MapTask只能有一份数据。就将相同的分区文件合并,并且排序(此处是归并排序)。每次合并的时候是10个小文件合并为一个大文件,进行多次合并,最终每一个分区的文件只能有一份。
假如100个小文件,需要合并几次呢?
100 每10分合并一次,第一轮:100个文件合并为了10个文件,这10个文件又合并为一个大文件,总共合并了11次。
4、将内存中的数据,溢写到磁盘上,还可以指定是否需要压缩,以及压缩的算法是什么。
reduce端:
1、reduce端根据不同的分区,拉取每个服务器上的相同的分区的数据。
reduce任务有少量复制线程,因此能够并行取得map输出。默认值是5个线程,但这个默认值可以修改设置mapreduce.reduce.shuffle. parallelcopies 属性即可。
2、如果map上的数据非常的小,该数据会拉取到reduce端的内存中,如果数据量比较大,直接拉取到reduce端的硬盘上。
环形缓冲区【嘚瑟部分】:
环形缓冲区,其实是一个数组,将数组分为两部分,分割的这个点就称之为轴心。存储KV键值对,是从左到右,类似于顺时针,因为每一个KV键值对都有对应的元数据。元数据是从轴心开始,从右向左执行。
当两者数据占用空间达到80%的时候,需要清理数组,清理完之后,轴心发生了变化。
KV键值对的元数据,
(每四个是一组,共计4组)
前面四个第一组::表示Value的起始位置,第二组:Key值的起始位置,第三组:分区信息,第四组:val的长度。这些内容称之为KV键值对的meta数据(元数据)。
Combiner
这个Combiner是一个优化的代码,对于我们最终的结果没有任何的影响。
map端产生的数据,会被拉去到reduce端进行合并,有可能map端产生的数据非常的大,不便于在网络间传输,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缩小map端的数据呢?
之前: java 1 java 1 java 1 传递给reduce
现在: java 3 传递给reduce
Combiner其实就是运行在mapTask中的reducer。 Reducer其实就是合并代码的。Combiner是作用在Map端的。
这个结果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临时的小统计。 最终reduce是会将所有的map结果再次进行汇总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统计结果。
Combiner 只能用于对统计结果没有影响的场景下。
一般只用于 统计之和,统计最大值最小值的场景下。统计平均值等情况是不能用的。
在代码中如何使用?
Combiner起作用的地方:
Combiner 其实作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环形缓冲区溢写磁盘的时候,除了分区,排序之外,还可以做合并操作,将内存中的 hello 1 hello 1 hello 1 会合并为 hello 3
第二个位置是小文件合并为MapTask的大文件的时候,会将多个 hello 的值相加 hello 19,但是这个不是最终的答案,最终答案是将多个MapTask任务中的hello 进行合并才是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