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配置文件属性解析)
一、tcp-backlog深度解析
tcp-backlog是一个TCP连接的队列,主要用于解决高并发场景下客户端慢连接问题。配置文件中的“511”就是队列的长度,对联与TCP的三次握手有关,不同的linux内核,backlog队列中存放的元素(客户端连接)类型是不同的。
linux内核2.2版本之前:队列中存放的是已完成第一次握手的所有客户端连接。
linux内核2.2版本之后:TCP系统中维护了两个队列。一个存放未完成三次握手的队列,一个存放已完成三次握手的队列。
TCP中的backlog队列的长度由linux内核参数somaxcon(下图中的查看结果为128)和redis配置文件共同决定,取它们中的最小值。
生产环境下(特别是高并发场景下)backlog的值要高一些,否则会影响系统性能。
修改backlog:
让linux内核重新加载配置文件内容(也可以重启虚拟机,但生产环境不适用):
sysctl -p
二、general模块详解
2.1 pidfile(记录redis服务pid的文件)
还是查看配置文件:
启动redis服务可以看到生成对应的pidfile:
查看pidfile:
查看pidfile的内容:
如果没有配置pid文件,不同的启动方式,pid文件的产生效果是不同的。采用守护进程方式启动(后台启动,daemonize为yes),pid文件为/run/redis_6739.pid。采用前台启动方式(daemonize为no),不生成pid文件。
2.2 loglevel日志级别与logfile日志文件
2.2.1 loglevel
有四个级别(信息量越来越少):
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2.2.2 logfile
若是设为"“且daemonize为no则打印到控制台(标准输出);若是设为”"且daemonize为yes则打印到/dev/null(文件类型为c即设备)。
也可以修改为特定目录:
重启服务:
可以看到对应目录下生成了日志文件:
三、maxclients属性深度解析
maxclients用于设置redis可并发处理的客户端连接数量,默认值为10000.如果达到最大连接数,则会拒绝再来的新连接,并返回一个异常信息。
也与Linux里的配置信息有关(不能超过linux系统支持的可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最大数量阈值,可通过/etc/security/limit.conf修改),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四、memory management
4.1 maxmemory
将内存使用限制为指定的字节数(防止redis占用全部内存)。当redis进程达到内存上限事,根据指定的逐出策略maxmemory-policy尝试删除符合条件的key。如果不能按照逐出策略移除key,则会给写操作命令返回error。
4.2 maxmemory-policy
逐出策略
4.3 maxmemory-sample
4.4 maxmemory-eviction-tenacity
移除容忍度,选出要移除的key的延迟时间。
五、io-threads多线程配置
默认情况下关闭,若机器有多个内核可以开启。
线程数量需要设置成小于内核数量(至少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