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索引、普通索引的使用场景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 t1 和 t2:
CREATE TABLE t1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key1 VARCHAR(100)
PRIMARY KEY (id),
KEY idx_key1 (key1)
) Engine=InnoDB CHARSET=utf8;
CREATE TABLE t2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key1 VARCHAR(100)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idx_key1 (key1)
) Engine=InnoDB CHARSET=utf8;
t1 和 t2 的唯一区别在于:对于列 key1,表 t1 是建立了普通索引,表 t2 是建立了唯一索引。现在分别往两个表插入一样的数据 R1~R5 ,对应的 (id,key1) 值分别为 (100,1)、(200,2)、(300,3)、(500,5) 和 (600,6)。
1.查询过程
假设,执行查询的语句是 select id from test where k=5
。
对于普通索引来说,查找到满足条件的第一个记录 (5,500) 后,需要查找下一个记录,直到碰到第一个不满足 k=5 条件的记录。
对于唯一索引来说,由于索引定义了唯一性,查找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记录后,就会停止继续检索。
那么,这个不同带来的性能差距会有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 。
2.更新过程
为了说明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对更新语句性能的影响这个问题,介绍一下 change buffer
。
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如果数据页在内存中就直接更新,而如果这个数据页还没有在内存中的话,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 InooDB 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
中 ,这样就不需要从磁盘中读入这个数据页了。在下次查询需要访问这个数据页的时候,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 change buffer
中与这个页有关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保证这个数据逻辑的正确性。
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称为 merge
。除了访问这个数据页会触发 merge
外,系统有后台线程会定期 merge
。在数据库正常关闭(shutdown)的过程中,也会执行 merge
操作。
如果能够将更新操作先记录在 change buffer
, 减少读磁盘,语句的执行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而唯一索引的更新不能使用 change buffer
,实际上也只有普通索引可以使用。因此,对于需要频繁更新的字段,建议用普通索引。
3.总结
- 对于需要频繁更新的字段,建议用普通索引,因为他能通过使用
change buffer
来提升更新表的性能。此外,如果所有的更新后面,都马上伴随着对这个记录的查询 ,那么你应该关闭change buffer
。 - 如果数据需要保证唯一性,但业务无法保证,即需要数据库来保证唯一性。那为了业务的正确性,就必须要用唯一索引。
- 对于联表查询的情况,可以考虑将被驱动表的连接字段设置为唯一索引,因为 InnoDB 在选择执行计划前会去计算成本,而唯一索引的成本一般被认为是更低的,那生成的执行计划就会更加偏向于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