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Python链式对比,也叫连续比较】
3<4>2可以看成是4>3 and 4>2 ,True and True ,最后的结果是True
注意!
(3<4)>2,此时就先算4>3为True,对应数字1,再算1>2,结果为False
我们可以在一行代码中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对比多个不同的元素。
a = 3
print( 2 < a < 8) # True
print(1 == a < 2) # False
在Python中,比较操作符(如 <
, >
, ==
等)可以链式使用来比较一个值与多个其他值。但是,这种链式比较的方式并不是像你可能直观上认为的那样从左到右逐一比较。实际上,Python中的链式比较是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来处理的,其中比较运算符(<
, >
, ==
, !=
, <=
, >=
)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并且是从左到右结合的。
解释第一行代码
a = 3
print(2 < a < 8) # True
这行代码中的表达式 2 < a < 8
实际上被Python解释为 (2 < a) and (a < 8)
。这是因为Python从左到右处理这个表达式,首先比较 2 < a
(结果是True
,因为 a
是 3
),然后比较 a < 8
(结果也是 True
)。最后,Python将这两个布尔值用逻辑与(and
)操作符连接起来,得到 True and True
,结果为 True
。
解释第二行代码
print(1 == a < 2) # False
这行代码中的表达式 1 == a < 2
同样从左到右处理,但这里的行为可能与你直观上认为的不同。首先,Python比较 1 == a
(结果是 False
,因为 a
是 3
)。然而,这里的关键是Python并不直接将 1 == a
的结果(False
)与 < 2
进行比较。相反,Python继续执行比较 a < 2
(结果是 False
),但这里的比较是与原始表达式中的 a
进行的,而不是与 1 == a
的结果。
然后,Python将 1 == a
的结果(False
)与 a < 2
的结果(也是 False
)进行比较,但这里并没有显式的比较操作符。实际上,这里的 < 2
是在逻辑上与前一个比较(1 == a
)分离的,并且由于Python的语法规则,1 == a < 2
被解释为 (1 == a) and (a < 2)
。但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里的 and
操作符是隐式的,而不是直接写在代码中的。
因此,(1 == a) and (a < 2)
的结果是 False and False
,即 False
。
总结
在Python中,链式比较表达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和逻辑与(and
)的行为来评估。每个比较操作都是独立的,但结果会基于前面的比较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评估后续的比较。这种处理方式允许编写简洁且易于阅读的代码,但也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