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2023年木炭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
木炭是一种燃料名称。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木炭产品主要分为白炭、黑炭、活性炭、机制炭等四大类。
木炭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中国商代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
木炭的起源还没有定论,比较靠谱的是木炭来源于制陶工艺,在石器时代人们为了给陶器上色,就想到了利用木柴燃烧的烟气来给陶器着色。其中黑陶的制作工艺是在黑陶即将烧成的时候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柴熄灭, 产生浓烟, 用烟熏法进行渗碳制成。 在这个过程中被水浇灭的木柴有的会自然变成木炭 。人们在处理这些未燃尽的木炭的时候发现这些木炭比木柴更好用,获得的温度更高,就开始逐渐探索完善制造木炭的工艺,这可能是古代最早的木炭来源之一。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灰分很低,热值约27.21~33.49兆焦/千克,此外还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与树种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炭化的最终温度。木炭主要应用于冶金工业、渗碳剂的制造、二硫化碳、干燥剂等。
木炭是木材脱水碳化的结果。碳化之后的可燃物不含有水分,可燃成分更高,所以从单位质量的热值上比木材要高。原始的烧炭的方法是在露天直接烧制木材, 因木材受热的温度、时间及氧气等炭化条件不易掌握,所以烧制的木炭质量差,数量少。自商周出现窖烧法后,炭化的条件得到有效控制,在增加所获木炭数量的同时,木炭的质量亦有相当提高。
古代木炭根据原料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用木材制作而成的木炭,当然根据木材的不同,木炭的品质也不同;另一大类是用竹子烧制而成的竹炭,在西南地区就有大量使用竹炭的记录。从制作工艺上可以分为黑炭和白炭。简单来说,黑炭是烧制完成之后隔绝氧气冷却,白炭在冷却的时候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所以在表面会有一层白灰。白炭的工艺更难掌握,价格也要明显高于黑炭。
木炭应用范围较广,可应用作干燥剂,用于冶金工业,用于二氧化碳生产,除此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近五年全球木炭产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自2016年的2540万吨到2020年的2682万吨,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木炭在国内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是国内重要能源来源,在国内应用需求较高。但随着国内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高效能源的挖掘,以及环保趋势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于木炭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近五年我国木炭产量不断减少,自2016年的84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82万吨。
木炭在国内应用需求仍旧较高,尤其是冶金工业和无烟烧烤中,受益于终端产业发展带动,我国木炭消费需求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在2016年我国木炭表观消费量为92万吨,到2020年增长到103万吨。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造力度,大力实施天然林维护工程,制止采伐林木、限用天然林木炭、严禁土窑烧炭,机制木炭逐渐取代原木木炭。机制木炭同传统木炭相比有热值高、灰分少、无污染、耐烧时间长、易包装等特点,但同时成本也更加高。因此2021年我国木炭出口价格维持在2000-2500美元/吨左右。而部分东南亚地区主要出口原木木炭,由于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有绝对优势。因此2021年我国木炭进口价格在300-350美元/吨左右。
木炭作为一种能源材料,在全球中应用需求较高,全球木炭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受到国家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我国木炭产量持续减少,但由于其在部分领域应用存在刚需性,因此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在供需不平衡背景下,我国木炭进口量较高。
木炭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生物质炭,具有吸附、远红外效应和电磁屏蔽等特性。通过添加多孔、高比表面积的木炭有利于与聚合物基体产生机械互锁或吸附作用,可有效促进填料界面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键合,从而增强综合性能。木炭在生物可降解聚酯应用的研究刚刚兴起,石油基聚合物与木炭的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可提供较好的借鉴。
木炭发展处多种类型,如白炭、黑炭、机制炭、活性炭等,其中机制炭由于拥有价格便宜、无污染、环保、热值高等优势,应用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受到国家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