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聚类OTU vs 降噪识别生物序列——谁将主宰扩增子领域未来

前言:

利用聚类 (Clustering) 得到OTU的方法近些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经典的Uparse就是通过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阈值(一般选择97%)将序列划分为OTUs。利用Semantic Scholar进行查询,Uparse目前总引用次数为6301,2015-2017年平均引用次数2125次。

图片

图1 Uparse历年引用情况

聚类得到OTU方法具有明显的缺点,它降低了系统发育的分辨率,一些低于设定阈值的序列不能被准确的区分。另外,对于不同的数据集来说OTU不能合并分析,这就对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Uparse的开发者Edgar,R.C.大神今年又发表了一篇文章 [1],认为97%的阈值划分物种实在是太低了。16S rRNA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6S全长阈值需控制在~99 %,V4区则需要~100 %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与此同时,一些不使用传统的聚类方法得到分类单元的新方法如Unoise,DADA,Deblur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关阅读见 《扩增子分析还聚OTU就真OUT了》。这些方法不需要参考序列,通过对经过质量控制的序列降噪去除可能存在的扩增与测序错误,直接得到有代表性的正确生物学序列。以下对这几种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一. DADA

DADA全称Divisive Amplicon Denoising Algorithm,旨在通过降噪得到不含扩增与测序错误、不含嵌合体的生物学序列。DADA使用454测序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可得到更少的假阳性。2016年在DADA基础上推出的DADA2可用于分析Illumina平台数据。其分辨率达到单核苷酸精度[2]。

DADA2算法是基于Illumina扩增序列的错误的模型。其核心算法是:所有不同的序列都作为一个partition,先指定丰度最高的序列为中心。所有的partition都和中心序列进行比较,计算丰度的p-value。p-value定量了一条序列被判定为扩增错误的可能性。如果最小的p-value低于设定的阈值,就会得到一个新的partition。所有的序列再与新的partition比较,重新计算P-value。如此不断进行迭代,直到每条序列都被划分为最可能的partition中。 

使用简介:

安装:

source("https://bioconductor.org/biocLite.R")

biocLite("dada2")

若此方法不能安装,请参考

http://benjjneb.github.io/dada2/dada-installation.html

http://bioconductor.org/install/#install-bioconductor-packages

运行:

参考流程

http://www.bioconductor.org/packages/release/bioc/vignettes/dada2/inst/doc/dada2-intro.html

数据需要先进行预处理,把样本通过barcode分开(Demultiplexing)并去除引物。原始数据在保证不含有非生物的序列之后在利用DADA2进行接下来的处理。DADA2最新的版本是1.6.0。

1. Filter and trim: filterAndTrim()

查看原始fastq序列的质量信息,并设定正向、反向保留的序列长度。设置允许的错误碱基个数与模糊碱基数。

2. Dereplicate: derepFastq()

去重复

3. Learn error rates: learnErrors()

检测PCR扩增错误与测序错误

4. Infer sample composition: dada()

利用上步得到的错误信息对序列进行分析,此步骤是DADA2的核心方法。

5. Merge paired reads: mergePairs()

正反向读长合并

6. Remove chimeras: removeBimeraDenovo()

De novo去除嵌合体

7. Make sequence table: makeSequenceTable()

得到sequence Table。每一列为样本,每一行为代表性的序列 (意义即Uparse方法的OTU)。

这样就得到了不含扩增与测序错误、不含嵌合体的序列,可以进行多样性、物种注释等进一步分析。

二. Unoise

针对DADA2的文章指出自己的精确度比Uparse好,Edgar,R.C.大神马上推出了进的降噪方法Unoise2,旨在提升Illumina平台16S与ITS扩增子测序的错误校正能力,并在文章中证明了Unoise2的准确度要优于DADA2 [3]。

Unoise2只针对Illumina产生的数据,不支持处理454, Ion Torrent 或者 PacBio 产生的数据。Unosie2主要有两个作用:去除嵌合体;去除测序和PCR过程的点错误。

Unoise2算法简介:

序列按照丰度多少进行降序排列,最高丰度的序列先定义为中心序列(centroid)。假设C是一个cluster的中心序列,丰度为aC。M是这个cluster中的一条序列,丰度为aM。d是Levenshtein distance,表示M与C之间由于碱基的替换与gap综合起来的距离 (图2)。定义skew(M,C)=aM/aC。若d和skew(M, C)足够小,则可认为M是cluster C中伴有d个点错误的不正确读长。

图片

Unoise2默认保留丰度在4以上的序列(Unoise3中为8),低丰度的序列由于包含错误的可能性更高而被丢弃。

图片

图2 Unoise2降噪原理

X为一条高丰度序列,周围存在很多低丰度序列。d为序列的差异程度。周围的点为不同的序列,点的大小代表其丰度。绿色的点为正确的生物学序列,红的点代表含有一个至多个错误点的序列。右图表示降噪后的序列。E代表高丰度的错误序列,被错误的保留下来,f表示错误序列被准确的丢弃,g表示丰度较低的正确序列被错误的删除。b,e,f丰度相近而降噪结果不同,表明了降噪过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设定阈值,准确的区分正确与错误序列。

Unoise目前已经升级到Unoise3版本整合在Usearch10中,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usearch -unoise3 uniques.fa-zotus zotus.fa -tabbedout unoise3.txt -minsize 8

到底应该用Uparse还是Unoise3? Edgar,R.C.给出了他的建议 [4]: 
Uparse算法采用97%相似度聚类得到OTUs,Unoise算法通过降噪得到zOTUs。

a. Uparse得到的是所有正确的生物学序列的子集,每两条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在97%以上(对应USEARCH中的cluster_otuscommand)。
b. Unoise得到的是所有的正确生物学序列(对应USEARCH中的unoise3 command)。
当然每一种算法都不是完美的,因此总是存在一些错误。如Uparse会丢失一些具有意义的生物学序列,而Unoise在降噪过程中由于种内差异,对结果亦会造成影响,可能得到2个或多个OTU。但是如果要检测菌株不同的表型,这反倒又成为了优势。如果只能选择一个,Edgar,R.C.推荐Unoise。目前32位的Usearch是免费的,若数据量小可直接下载32位的使用。大数据需要购买64位的Usearch10进行分析。

三. Deblur

另一种新颖的不通过clustering而得到OTU的方法是2016年发表的Deblur[5]。此方法已经被用于处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得到的全球数据,今年11月刚刚发表在Nature上 [6]。DADA2和Unoise2只能对混合样本进行操作,Deblur的优势是不仅可以对混合样本进行操作,还能对单个样本进行操作。Deblur分辨率也能够达到单核苷酸精度。

文章结果表明,Deblur得到的结果稳定性优于DADA2。另外Unoise结果受到测序批次和测序中心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文章指出不推荐Unoise2 (图3)。

图片

图3 Unweighted UniFrac 矩阵得到的PCA图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测序中心。PC1和PC2轴已经存在明显的分化。若从PC2和PC3看不同测序中心分散的更明显。

运行速度上Unoise2最快,Deblur低一个数量级,DADA2再低一个数量级 (图4)。

图片

图4 运行时间对比

算法简介:

1.序列丰度从高到底排序;

2.基于Hamming distances预测的错误读长被删除。碱基的插入缺失最大概率设定为0.01,平均读长错误率为0.5%;

3.不断删除错误读长,当一条序列丰度降为0,整条序列被删除;

Deblur的安装和使用:

通过Github进行安装:

https://github.com/biocore/deblur

安装完成通过

> source activate deblurenv 进入deblur环境。

使用的命令如下:

> deblur workflow --seqs-fp Galaxy.fasta --output-dir galaxy__output --min-reads0 --min-size 10 -t 253 --keep-tmp-files

参数含义:

--seqs-fp 输入序列

--output-dir 输出目录

-t trim length  -1不进行切除

--left-trim-length n 去掉每条序列前n个碱基。默认为0

--pos-ref-fp 阳性筛选参考序列。默认使用Greengenes 13_8 OTUs (88% identity)

--neg-ref-fp 阴性筛选参考序列。默认使用包含多个PhiX 基因组和已知 Illumina adapters的数据库

-m 平均每个碱基错误率,默认0.005

-d 对每个hamming distance的错误概率

-i 碱基的插入缺失(indel)概率。默认0.01

--indel-max 允许的最大indels。默认为3

--min-reads 序列在至少几个样本中出现。默认为10。可设置为0跳过此步

--min-size 序列在每个样本中最少出现几次。默认为2,即去掉singleton

--keep-tmp-files 保留临时文件,debug用。

输出文件:

reference-hit.biom : 包含阳性筛选出的数据。阴性筛选默认进行,PhiX 和adapter被删除(default only sOTUs similar to 16S sequences)。

reference-hit.seqs.fa : 阳性筛选出数据的fasta文件。

reference-non-hit.biom : 阳性筛选没有比对上的数据。阴性筛选默认进行,去掉PhiX 和adapter。

reference-non-hit.seqs.fa : 阴性筛选出数据的fasta文件。

all.biom : 包含阳性和阴性筛选所有的结果。

all.seqs.fa : 所有结果的fasta文件。

注意:

1.得到的结果是biom格式,如需要txt格式则需要转换一下。

> biom convert -i reference-hit.biom -o reference-hit_biom.txt --to-tsv

2.Deblur之后还需要去除嵌合体。

 

总结

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存在差异,但是核心的降噪思想是一致的。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需要研究者谨慎考虑。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还是Uclust和Uparse两强相争的时代。但是改变总是好事,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让我们不断地认识新概念、发现新问题、挖掘新信息,更好的探索微生物的神奇世界。

一个小问题

不同方法对丰度阈值的选择存在差异。DADA2和Uparse都推荐去掉singletons。Deblur默认去掉singletons。Unoise2默认去掉丰度小于4的序列,Unoise3默认为8。不同方法的阈值存在差异,而这一问题目前好像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去掉低丰度的序列会去掉一些错误,但同时一些稀有物种也会被丢弃。这就需要依据研究目的在准确性和灵敏性上进行权衡,合理的选择阈值。

参考文献:

[1] Edgar, R.C. Updating the 97% identity threshold for 16S‌ ribosomal RNA OTUs. (2017). doi:https://doi.org/10.1101/192211

[2] Callahan,B. J., P. J. McMurdie, M. J. Rosen, A. W. Han, A. J. A. Johnson and S. P.Holmes (2016). "DADA2: High-resolution sample inference from Illuminaamplicon data." Nature Methods 13(7):581-+.

[3] Edgar,R.C.(2016) UNOISE2: improved error-correction for Illumina 16S and ITS ampliconsequencing.doi: http://dx.doi.org/10.1101/081257

[4] http://www.drive5.com/usearch/manual/faq_uparse_or_unoise.html

[5] Amir,A., D. McDonald, J. A. Navas-Molina, E. Kopylova, J. T. Morton, Z. Z. Xu, E. P.Kightley, L. R. Thompson, E. R. Hyde, A. Gonzalez and R. Knight (2017)."Deblur Rapidly Resolves Single-Nucleotide Community Sequence Patterns."Msystems 2(2).

[6] Thompson LR, Sanders JG, McDonald D,Amir A, Ladau J,Locey KJ et al (2017). A communal cataloguereveals Earth’s multiscalemicrobialdiversity. Nature.


http://www.kler.cn/a/514822.html

相关文章:

  • Flink Gauss CDC:深度剖析存量与增量同步的创新设计
  • 炸场硅谷,大模型“蒸汽机”迎来“瓦特时刻”
  • MyBatis最佳实践:提升数据库交互效率的秘密武器
  • SentencePiece和 WordPiece tokenization 的含义和区别
  • Android AutoMotive --CarService
  • 数据恢复常见故障(四)关键信号的耦合电容撞件后导致SATA前端通信异常
  • CSDN 博客之星 2024:默语的技术进阶与社区耕耘之旅
  • Markdown Viewer 浏览器, vscode
  • 如何为64位LabVIEW配置正确的驱动程序
  • 基于STM32F103驱动AD7606串行采集数据信号
  • C++之初识模版
  • 安卓APP如何适配不同的手机分辨率
  • 【动态规划】--- 斐波那契数模型
  • 短剧系统开发功能需求/APP开发/源码指南
  • 计算在不规则形状内不同结构的占比
  • winfrom项目,引用EPPlus.dll实现将DataTable 中的数据保存到Excel文件
  • 鸿蒙开发入门之Hello World
  • 炸场硅谷,大模型“蒸汽机”迎来“瓦特时刻”
  • 论文速读|Multi-Modal Disorder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Network for TBPS.AAAI24
  • 错误记录(二)virtualbox连共享文件夹
  • 09_异步加载_单例模式_常量类配置_不可销毁
  • Spring MVC(二)
  • Unreal Engine 5 C++ Advanced Action RPG 十一章笔记
  • CSS语言的学习路线
  • 【蓝桥杯】43693.日期问题
  • 【Unity3D实现雨下在窗户上的效果】